新闻网·首页| 新闻| 网视| 人文| 金融| 旅游| 专题| 活动             嘉善微博| 《嘉善少年》数字报

您现在的位置嘉善新闻网 >  人文 > 柳州采风

“换糖担”来啰
2021年01月04日 09:11:47  嘉善新闻网

  小辰光

  “叮当叮,叮当叮,叮叮当当!”村口传来奇妙的金属击打声,一下子叩开了孩子们的心扉。“‘换糖担’来啰!吃斩白糖喽!”村里的小把戏急匆匆跑出门外去张望,接着又雀跃着跑回家。这样的场景隔三岔五会在村窠里上演。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乡下多见货郎担。货郎担有换针线、纽扣等小杂货的,有卖香烟、糖果的,晃晃悠悠挑着货担,手里摇着拨浪鼓,大步流星进村来。小孩子最爱的就数“换糖担”了。货郎边走边击打手中的铜铲铁锤,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一声声,抓住了老百姓对物质渴望的心;一声声,取悦了乡下人贫瘠的耳膜;一声声,惊醒了孩子们苍白的听觉。

  “换糖担”的箩筐里装的尽是一些破烂货,一点不起眼。可箩筐上铺着木板,上面那块“白糖”特别吸引人。“白糖”是用饴糖加糯米粉熬制而成的糖膏。糖膏表面还撒了一层糖拌米粉。一眼看来,就像略施粉黛的姑娘,娇艳无比。上盖一层薄纱,半掩半露,羞答答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实在令人垂涎。在孩子眼里,比起稻担、河泥担来,这“换糖担”无疑是天底下最美的担子。

  货郎用“白糖”换取老百姓家中的诸如废铜烂铁、破布废纸、鹅毛鸭毛等废品,倒手卖掉废品赚得几个钱来,不但能养家糊口,还给孩子们带来欢乐。

  乡下,货郎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头戴大沿草帽、身披粗布旧衣,挑着担子、顶着烈阳,风尘仆仆地来了。“换糖担”来了。大一点的孩子急急忙忙去家里的墙旮旯里找破锅烂盆;去床底下寻来踩烂了脚后跟的破鞋;去厨灶间觅得甲鱼壳;还有母亲精心清理过的鸡毛鸭毛。小一点的则扯着大人的衣角,央求快去找些破烂来换糖吃!家里有“勒色”(废品)的正赶上当势,大人忙着清理,将“勒色”拿给小孩。有了这些,孩子们喜上眉梢。“换糖担”在场地上一停,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围拢来。

  废品,无论是大是小,无论是重是轻,也无论是脏还是干净,货郎都是来者不拒,看一看货色,掂一掂分量,捏一捏多少,按货估价,将废品收进箩筐,然后揭开纱布,一手持铜铲抵住“白糖”边缘,一手用铁锤击打铜铲,“当当当”几声响,一小块“白糖”斩下来。货郎用铜铲一抄,欢愉地递到小把戏手里。小孩急吼吼地说:“再给点!再给点!”换糖都要“讨饶头”。再“当当”两声,窄窄的一条白糖又递了过来。小把戏总是贪心,嚷着“再给点”,看货郎不答应,小孩便一齐起哄。货郎摇着头,只得勉强再给那么一丁点了事。那天,小癞痢拿一只破镬子来换糖,货郎斩了“白糖”。小癞痢讨了一次“饶头”还不够,说:“我的镬子这么大,糖就给这么一丁点。”货郎不理不睬,挑起担子就走。小癞痢扬起砖头欲丢过去。父亲见状,喝道:“小赤佬不得无理!”算是把小癞痢喝住了。父亲告诉我们:“‘换糖担’送货上门给你吃糖,人家也要有口饭吃!”

  那天,我们放学回家,正巧“换糖担”又来了。小伙伴雨林从家里拿出一只破了洞的钢精锅(铝锅)来换糖吃。我说:“用这锅子换糖吃,难道不怕你爸骂?”他说:“装水漏了才拿来换糖吃。”货郎一看,摇摇头说:“这锅换个底还能用,不能收!”雨林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家了。妹妹依偎着要我换糖吃。我拿出两个父母特意积攒了的牙膏壳(那时的牙膏壳都是铝皮的)换了两小块“白糖”,一人一块,还把“讨饶头”得来的一点点“白糖”给了妹妹。妹妹吃得吧啧吧啧的,还嫌少。我说,干脆把你送给“换糖担”算了。货郎说:“看来你这当哥哥的在念书,可我连女儿念书都供不起,哪还敢再要一个?别看我肩挑‘换糖担’,自己女儿一年难得吃一块糖的!”我暗暗想,原本以为,要是生活在“换糖担”人家该多好,天天有糖吃!哪想竟是这样!

  父亲说:“‘换糖担’是‘肩挑一副担,常年走四方;收得破烂货,换来万人甜’。”无论酷暑寒冬,货郎每天挑着不轻的担子,走村串户,行走数十里路,收去破烂,给孩子们送来了甜蜜与欢乐。那营生非但不低贱,还值得敬重。

  有哪个小孩不爱吃甜食!由于彼时食糖资源匮乏,小孩子都渴望吃糖。换来的“白糖”赤条条的,我们把它称之为“赤膊糖”。“赤膊糖”捏在手里,左手换右手,右手换左手,看着舍不得吃。“白糖”黏黏的,韧韧的,可拔丝,玩着给别人看,叫人眼热,自己心里也是美滋滋的。放嘴里,嚼起来粘牙,吃起来很甜。乡下孩子也没啥卫生概念,顾不得手脏,还说是“吃得邋遢,做得菩萨”。真是自说自话。可吃糖的甜蜜感觉确实太美妙了。

  现在生活富足了,也讲究卫生了。而且,食物琳琅满目,口感更是美妙。殊不知,由于反式脂肪酸甘油酯广泛替代天然奶油,用来生产各种花式蛋糕、咖啡伴侣以及雪糕、巧克力和烘焙面包等,还有其他数不清的食品添加剂,使食品看起来色泽鲜艳,吃起来味道甜美,哪想到会损害儿童幼稚的身体。

  “换糖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尽管那时穷苦,可穷有穷的打算,苦有苦的过法。生活垃圾本来就少,在货郎担的拨浪鼓声里,在“换糖担”的“叮当”声里,废品源源不断地回收,资源再生利用做到了极致,没有浪费,没有污染,生态环境就能长治久安。


来源 嘉善传媒报刊部     作者     编辑 章永红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最嘉善微信、in嘉善APP,扫一扫!期待您的关注!
     [ 关闭窗口]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2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传媒中心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3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3-84458679 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渠道:0573-8700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