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新闻| 网视| 人文| 金融| 旅游| 专题| 活动             嘉善微博| 《嘉善少年》数字报

您现在的位置嘉善新闻网 >  人文 > 善文化

匠心一家人 传唱“国宝”田歌
2021年01月01日 16:49:41  嘉善新闻网

1230B03_001_01_s1.jpg

1230B03_001_02_s2.jpg

1230B03_001_03_s3.jpg

1230B03_001_04_s4.jpg

1230B03_001_05_s5.jpg

1230B03_001_06_s6.jpg

1230B03_001_07_s7.jpg


  绣口一吐,余音绕梁,她传唱的是生生不息的地方文化;梨园翘楚,多样能手,她播撒的是天长地久的宝贵精华。

  顾友珍,1937年生,姚庄镇丁栅村人,嘉善田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妹妹顾秀珍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女儿顾志芳是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家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静静地、慢慢地唱着田歌。

  她们身上装满关于田歌的故事,这些故事,她们将用几十年乃至一生诉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一项古老技艺的传承,从学习到接受,再到推广、传承,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们是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人,是该令我们钦佩的。

  谨以此文致敬每一位非遗人,感谢他们用一生来守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顾友珍和顾秀珍姐妹俩都是苦命人。她们出生在原丁栅赵田村一户贫苦家庭。那一年,顾友珍13岁,顾秀珍11岁,父亲去世了,留下了母女三人和才8个月大的弟弟。

  父亲在世时,一家人靠一点农田生活,父亲去世后,家中没了劳动力,母亲只好外出打零工挣钱。每隔几个月,母亲便托村里跑船的人捎点钱回来,这微薄的收入就是姐弟三人的活命钱。作为长女,13岁的顾友珍承担起了照顾弟妹的责任,每天天不亮就要去田里干活,白天让妹妹照顾弟弟,晚上回家她还要做饭、收拾家务。小小年纪的顾友珍过得十分艰辛,但也是在那段时间,她第一次听到了大人干活时吆喝的那几嗓子。

  那几嗓子就是嘉善田歌,彼时的顾友珍尚不知,她这一生将与田歌结下不解之缘。嘉善田歌是浙江省地方民歌,这种原生态民歌作为民间传统音乐的一种门类,是过去劳动者寻求慰藉、抒发思想感情的途径,反映了在平原水乡形成的农耕文化,是农耕文化的重要体现,它以特有的优美唱腔、丰富的曲调一直流传至今。嘉善田歌在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时候,乡下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大家一边在田里干活一边唱歌,这就是最大的乐趣了。记得当时村里几乎人人都会唱几嗓子,有时候还没开工,一大早就能听到嘹亮的歌声在村里响起。”顾友珍说,田歌的内容也大多就地取材,即兴发挥,看到什么唱什么,凑上四句就是一首歌。比如看到男女交往,就唱谈情说爱,看到问题不好意思当面说,也会选择以歌唱的形式表达,但唱得最多的还是抒情歌曲,《五姑娘》就是一首以“十二月花名”形式流传的田歌,讲的是财主杨金元家的五姑娘与长工徐阿天的爱情故事。

  顾秀珍说,那时候虽然村里唱田歌的人不少,但是唱得好的却不多。母亲顾阿珍和姐姐顾友珍在那时便崭露头角。“我母亲会唱很多曲目,父亲在世时就喜欢唱,我们两个听多了自然也会唱,姐姐在田里干活就唱得更多了。”顾秀珍告诉记者,“母亲的嗓子很好,夏天乘凉时,她总在家门口的场地上唱田歌,我们都跟着唱,边唱边学。”

  顾秀珍回忆起那段时光,姐妹俩总是跟着村里老人唱田歌,渐渐地也学到了不少新曲目。“田歌虽然是即兴创作的,但是也有几个常用的调子,那时候我和姐姐最常用一种叫‘落秧歌’的调子来唱,唱着唱着,就把那段最苦的日子唱过去了。”

  二

  1954年,快满18岁的顾友珍参加了村里办的夜校,因为唱了几年田歌,小有名气,便成了当地的文艺骨干,也是在上夜校这段时间,顾友珍认识了后来的爱人。没过几年,母亲也不外出打工了,日子稍微好了一点。

  上世纪50年代,田歌渐渐被大众接受,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在附近张安村的田歌手沈少泉的带领下,姐妹俩和其他田歌手一起组建了一个田歌班子,之后几年,到过杭州、湖州等多地演出。1958年,姐妹俩参加了浙江省民间音乐舞蹈大汇演,演唱田歌《黄浦太浦结成亲》,还获得了演出奖。

  那段时间,姐妹俩白天忙着家务和农活,晚上要去演出,周末和节日还要经常跑外地,虽然很累但很开心。“记得有一次到湖州去演出,有个小青年向我们要签名。我们姐妹俩都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能被大家熟知和喜欢,真是太满足了。”顾友珍说,但好景不长,“大跃进”和“文革”相继到来,此后10多年里,田歌一度被打入“冷宫”,消失在田间地头。

  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重视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县文化部门专门成立了挖掘、整理、保护、传承田歌的机构,姐妹俩受邀参加民间歌手座谈会,协助开展田歌的调查研究,县里、省里很多专家也专程到丁栅采风。

  1982年11月,中国歌谣协会专家从北京来嘉善考察田歌,到丁栅听了顾氏姐妹唱田歌后,表示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老歌手。“上世纪80年代,文化氛围渐渐浓厚,我们姐妹经常参加各种田歌活动,获得了不少奖项。”顾秀珍回忆。

  1989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江浙沪民歌大赛上,顾友珍、顾秀珍姐妹演唱的嘉善田歌《五姑娘》轰动了赛场,给全场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1993年,顾氏姐妹被浙江省文化厅授予“首批浙江省民间艺术家”称号。此后,姐妹俩经常去湖州、苏州、上海参加田歌比赛和交流活动。

  直到2005年,姐妹俩95岁的老母亲去世前,她们还经常给母亲唱上一段田歌。母亲怕是怎么也没想到,这不起眼的“土歌”被两个女儿继承后,竟然名扬天下。2009年6月,顾友珍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嘉善田歌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初,妹妹顾秀珍被浙江省文化厅确定为嘉善田歌传承人。

  三

  因为田歌,顾氏姐妹经历了许多普通农村妇女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还与著名演员孙道临结下了缘分。“那是一次在杭州的演出,当时带队的干部说要带我们姐妹去见一个重要人物,我和妹妹一头雾水地被带到了一个酒店的大堂,来到一个高高瘦瘦、面容俊俏的人面前。对方热情地和我们打了招呼,还拉着我们坐下拉家常,经过介绍才知道,他就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临分别时,边上有人向他打听我们,他自豪地说:‘这是田歌姐妹,我的嘉善老乡!’孙道临说,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听到我们姐妹唱的田歌,一听就能听出是嘉善的,与其他地方唱田歌的不一样,说我们很具代表性,我们听了真是高兴。”说到与孙道临的缘分,顾友珍像个孩童般眼里闪闪发光。

  顾友珍对记者说,姐妹俩唱了一辈子田歌,对田歌感情很深,总是担忧田歌的传承问题。最后,顾友珍决定把田歌传给女儿。女儿顾志芳的嗓子很好,顾友珍从“落秧歌”开始一句一句地教,女儿的唱腔也继承了顾友珍的原生态风格。最初,女儿登台表演时总是很羞涩,顾友珍教她克服怯场心理,女儿也不再因为紧张而唱不出声。

  后来,顾友珍和顾秀珍被丁栅中心学校聘为田歌兴趣小组老师。她俩定期到学校,演唱《大花名》《五姑娘》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亲身感受“老田歌”的韵味。

  目前,顾氏姐妹的弟子有顾志芳、高建中,还有田歌兴趣小组的几个学生,他们经常同台演出。顾友珍没有把田歌当做自己的专利,让田歌传承下去才是她最殷切的期望。这几年,顾友珍年纪大了,许多演出都让顾志芳、高建中等人前去,这也让她感到一丝欣慰,嘉善田歌后继有人了。

  非遗保护之路,道阻且长。顾友珍一家用行动诠释着对田歌的热爱,她们培养出的小田歌手,必能使嘉善田歌更好地流传下去。

  今年6月,’2020江南民歌节——长三角田山歌展演暨嘉善县第二届全民文化艺术节在姚庄镇举行。歌声为媒,加深了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

  传承是最好的保护,传播是最好的传承。文化传承,需要的是言传身教,脚踏实地,需要的是鲜活的思想和生命,只有不断提高传承水平,才能增强非遗的表现力和吸引力,维护和拓展非遗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鼓励和吸引更多人加入非遗传承的行列,实现非遗保护的可持续化。

  


来源 嘉善传媒报刊部     作者 全媒体记者 鲍引欢     编辑 章永红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最嘉善微信、in嘉善APP,扫一扫!期待您的关注!
     [ 关闭窗口]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32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传媒中心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3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3-84458679 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渠道:0573-87006161